今天是職教畢業(yè)生放榜的日子,雖然這份榜單沒有高考喜報榜那么引人注目,但看到不少職校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圓了本科夢,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高興。
在看這份榜單的時候,旁邊也有人對這些學生取得的成績嗤之以鼻,認為他們學的無非就是一門手藝而已,上不上大學好像無所謂,最終都靠手藝吃飯。
作為一個手藝人,當然明白一門手藝的不同層次。想當年我是在父輩的安排下,抱著“荒年餓不死手藝人”的心態(tài)讓我拜師學了門裁縫手藝,那個年代在農村學手藝,其實是沒有章法和體系的一種傳承。要不是后來在上海自己掏錢去紡織大學參加了半年的培訓班,系統(tǒng)的學習了服裝制版和服裝工藝等理論課程,也許靠師傅家學的那點踩縫紉機的手藝,可能這輩子就一直當一名縫紉工到退休了。
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,學一門手藝,我們到底該如何學?對于以技能學習為主的職校生,又該學習些什么?
01、任何一門手藝都要拋棄“速成”的念頭其實很多人都懂得任何一門手藝 ,都有初級、中級、高級之分的,這不是什么師傅們傳授徒弟的套路,而是一種從陌生到熟練再到精通的過程。
我當年在上海紡織大學參加培訓的時候,遇到的都是想學裁縫手藝的一群服裝愛好者,但半年學完出來從事服裝行業(yè)的少之又少,那些20幾歲的年輕人大多半途而廢。究其原因,就是那些對服裝毫無概念的小白們,他們腦海中抱著“速成”的念頭,認為自己只要參加半年的培訓就可以自立門戶了。當時不少人佩服我的接受能力強,不敢相信老師隨便點撥下我就能明白,其實他們哪里知道我可是在師傅家接受了三年的裁縫學徒教育,雖然我沒有接觸那些畫圖軟件,并不明白那些版型上的比例,但最起碼我知道一件衣服的結構形成,用當時老師的那句話就是說,我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我來學習的就是想明白那個所以然。在這點上,我已經超過了很多小白的水平。
所以學習任何一門手藝,首先應該拋棄“速成”這個念頭。雖然現(xiàn)在很多培訓班都打著“速成”的的口號,但你要明白,世界上很少有速成的事情。如果你想靠一門手藝吃飯,就得沉下心來,該出的汗水,一滴都不能少;該花的錢,一分都不能少;想彎道超車,是真的不太現(xiàn)實。
02、努力很重要,方向更重要雖然我不認為任何一門手藝能“速成”,但我也不認為當年的學徒生涯是正確的選擇。只不過在當年的環(huán)境下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已。
說實話我參加紡織大學的那個培訓,其實也不是專職去學的,當時我還是半工半讀的,但我認為那半年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在農村老家三年學到的東西。當然你可以說沒有我以前三年的學徒基礎,無法接受到那么多的知識點。但你一旦融入那種學習環(huán)境,你就會感到系統(tǒng)的學習一門技能,跟師傅家那種零散碎片化的學習比起來進步快很多,所掌握的技能也更加專業(yè)很多。
在農村學徒,師傅只是想到哪里教你哪里,需要你的悟性好,你才能學會師傅的那些技能。所謂的“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”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而在學校學習,老師能教的不只是技能,更多的是一種方向和方法。這些方向性的東西,說實話即使你脫離這個行業(yè),也還是能用得上的。自從參加這種培訓后,我就明白為什么人要上大學的原因,大學學到專業(yè)知識只是其次,更主要的是一種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。這些能力對你今后走上社會受益匪淺。
再回到職校的那些學生,現(xiàn)在社會對職校有一種偏見,總認為那些孩子都是一幫學渣,感覺他們以后走上社會難成大器。這個當然跟整個社會不重視藍領技術工人的環(huán)境有關系。但對于職校老師和學生來說,個人認為他們首先要從內心拋開那種手藝人就不如白領的偏見,要有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”的意識,做一行就愛一行。老師們不只是要教給學生們掌握一門技能,更主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學習,高效率的去學習。也許你所學的專業(yè)不一定就是你今后討生活的工具,但如果你有高手般的學習能力,跨行業(yè)去謀一份工作都是很容易的事情。
我是裁縫方師傅,一枚專注服裝行業(yè)30余年的手藝人,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來幫助!